電子合同正以其便捷高效,逐步取代紙質合同,成為簽署首選。但有些朋友因為不了解,或者被惡意欺騙,簽訂了無效的電子合同,導致維權困難!
那么,怎么保證電子合同的合法有效性呢?
合同內容要合法
一定確保電子合同的內容合法合規,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社會公共利益。《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合同條款要明確
具體、明確的合同條款,可以避免產生理解上的歧義和爭議,確保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清晰。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
意思表示要真實
你要確保合同的簽訂是一個有效且受法律保護的行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電子簽名要有效
權威合規的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提供安全、真實、防篡改、的身份認證方式。
《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 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合同保存要妥善
要妥善保存電子合同原件,并采用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確保合同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電子簽名法》第四條 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