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如今大家簽約的方式不只是紙質合同簽約,電子合同簽約的方式在越來越多的場合當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是,在電子合同簽約的時候,也一樣需要防止其他人偽造公章。
法律規定,只有在雙方均愿意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才算成立。但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訂立合同卻時常發生偽造印章、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情形。例如,當年炒的沸沸揚揚的“企鵝和老干媽游戲碼”事件、“BYD廣告門事件”等等,均因真假公章、冒簽問題引發了糾紛。
今天,我們來聊聊訂立合同時,如何預防公章被偽造和他人冒簽行為。但很多時候,法人因事務繁忙而無法親自到現場訂立合同,一般會委托代理人或授權人訂立,那如何證明合同所簽的字是法人的名字或是代理人所蓋的公章是真實的?
那么必須要核實簽名之人是否獲得授權代理,核實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授權主體,授權方是否為合同相對方,如果只是其關聯公司那么授權有效性是存疑的;
(2)被授權人是否明確,如果只有姓名,難以排除同名同姓的可能,必須要注明身份證號;
(3)授權范圍,必須核實授權內容中是否包括簽署合同的內容;
(4)授權期限,即應核實代表簽名時是否還在授權書載明的有效的授權期限內;
(5)授權書真實性核實。假造的公章和仿冒的簽名難以直接通過肉眼識別,需要與合同相對方確認授權書的真實性,并保留好核實的記錄。
這么一聽,不僅要具備識偽能力,還影響訂立合同的效率。其實,我國《民法典》中也是認可電子簽名和數據電文方式訂立合同的,可以通過具有符合《電子簽名法》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進行訂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子合同,它可以有效解決以上的問題。
1、識別身份,減少人工核實
不管是法人還是授權方,訂立合同都可通過接入國家級CA認證機構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認證互聯網真實身份,為訂立合同提供保障。以簽盾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為例,當您使用電子印章時,需經過CA認證機構認證并頒發證書,從而獲得法律上認可的可靠電子簽名。在獲得可靠電子簽名前,您還得通過公安部、工商局等部門對您的身份認證,認證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企業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企業對公打款、人臉識別、手機號驗證等。
2、授權使用,印章統一管理
簽盾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可以為企業組織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印章之余,還能通過后臺控制每枚電子印章的使用權限,所有用章申請必須經過經法人或其他相關管理人員嚴格的審核、授權使用。另外,每個印章使用都有詳細的操作信息記錄,包括用章人、用印文件、用印時間等操作信息,都能在后臺第一時間調閱。
3、合同公證,保全完整證據鏈
訂立電子合同+同步到公證處,有利于我們保存由發起合同到完成合同訂立的整個過程,做到每一步都有據可查。簽盾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您可根據自身需求自行選擇是否進行合同公證,電子合同存證數據實時同步至公證處系統,由公證處出具電子數據存證公證證書,促進雙方履約合同義務。